-
玩笑
已全本
作者:米兰·昆德拉 阅览:721477
个人历史除了它本身的发生之外,也还告示什么吗?尽管我抱着怀疑,但我仍然残留着一丝非理性的迷信,例如坚信落在我身上的一切事件总有它的含义,它表明某个东西;还有生活通过它本身的历史,在向我们说话,给我们渐次揭示某个秘密,它就像一幅字谜画让你去猜,我们所经历过的各种历史同时组成一部生活的神话,而这一部神话中就藏着解开奥秘和真理的钥匙。这是幻觉吗?可能甚至是真实可信的,但我无法抑制想要持续不断地解开我自己生活之谜的愿望。
-
巴黎隐士
已全本
作者:卡尔维诺 阅览:719357
这几年我在巴黎有一个家,每年会来住一阵子,不过直到今天这个城市从未出现在我笔下。或许要写巴黎我得离开远远的:如果说写作是因为想念、需要的话。或许得更投入,那么我应该从年轻时就住在这里:如果说赋予我们想像世界形体的是我们人生最初那几年,而非成熟期。我来解释清楚一点:一个场所必须变成内在场景,让想像开始在此定居,是为剧场。今天,巴黎在世界文学的许多篇幅中,和我们大家都读过,在我们生命中曾占一席之地的许多书本中都当过内在场景。与其说它是真实世界中的一个城市,巴黎,对我和上百万全世界各地的人一样,是透过书本得知的虚幻城市,一个经由阅读而熟识的城市。从小读《三剑客》,然后是《悲惨世界》,同时,或随即,巴黎变成了历史之城,法国革命之城;稍晚,在青少年读物中,巴黎又变成波特莱尔,流传上百年的伟大诗篇、绘画、不朽的小说之城,巴尔扎克、左拉、普鲁斯特……
-
游目集
已全本
作者:沈从文 阅览:716922
学文科的人,大致是一目了然的,白白的脸,小小的手和脚,长头发披在脑后,眼睛有点失眠神气。还有是说话带着一点特别体裁,谈到不拘什么事情,欢喜引用一点故事上不甚恰当的比喻,来为自己所持的主张辩护。至于性格,完全是千人一样,就是那好管闲事的精神。这些年青人是在没有学好文学以前,把这些习惯先就学好了,使人一见可以明白他是文学者的。匀波同这类大学生在一处过活,自己也是其中一个。
-
集外集拾遗
已全本
作者:鲁迅 阅览:714964
本书书名系由作者拟定,部分文章由作者收集抄录,有的加写补记或备考。但未编完即因病中止,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是由许广平编定印入。这次抽去译文《高尚生活》、《无礼与非礼》、《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三篇和《<忽然想到>附记》(已录入《华盖集?忽然想到》注文);《咬嚼之余》、《咬嚼未始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和《编完写起》一则已移置《集外集》的有关文章之后;《<域外小说集>序言》已移入《译文序跋集》;《教授杂咏》的第四首系这次补入;若干诗文则按写作时间的先后,在顺序上作了调整,若干诗题据作者书录的题款重新核定。
-
鼠疫
已全本
作者:阿尔贝·加缪 阅览:711908
阿尔贝·加缪是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代表作《鼠疫》是一部以象征手法写出的哲理小说,与作者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局外人》(1942年发表)同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均被列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小说讲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生瘟疫,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无知,掩饰诿过,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原来过著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凭著黑市门路,为人民带来各种禁品,突然成为了城中的风云人物;小百姓恐慌无助、自私贪婪,每天都只是过著颓废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被困在城中的人民,朝思暮想着住在城外的亲朋好友,一位到城公干的记者,被迫过著无亲无友的生活,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主角Riaux医师这时挺身而出救助病人,与一些同道成了莫逆之交,不过自己的妻子却远在疗养院,生死未卜。这部小说所表达的人生观是自己的生命已经不再重要,群体的生命才有意义,个人的利益已经不具意义,群体的利益才具意义。
-
沈从文集-小说卷3
已全本
作者:沈从文 阅览:704279
作者的小说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描绘社会人生苦难,展示湘西健全的生命形态的小说。这些作品展开了一幅幅生气流溢的湘西生活画面,在这里,秀丽的山水与惊人的贫困相伴,勇敢纯朴的民性与野蛮愚昧并存,歌与哭、善与恶,美与丑相缠难分。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沈从文经由这一题材的开掘,为现代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从未有人描绘过的、多彩多姿的湘西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开创的乡土文学创作,并把现代抒情小说创作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
第二十二条军规
已全本
作者:约瑟夫·海勒 阅览:699813
二战时期美国一个空军中队的故事。小说情节荒唐滑稽,人物性格反常无理,对战争和美国官僚权力制度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这部小说被视为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作品,对20世纪世界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
-
文序跋集
已全本
作者:鲁迅 阅览:694265
本书收入鲁迅为自己翻译的和与别人合译的各书的序、跋,连同单篇译文在报刊上发表时所写的译者附记等,共一一五篇。单行本的序、跋,系按各书出版的先后编排,译者附记则参照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译丛补》例,分为论文、杂文、小说、诗歌四类。按各篇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
达夫游记
已全本
作者:郁达夫 阅览:693164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是一种现代才子气的佳品。这种才子气主要表现在写景的笔调和抒情的恣肆上。郁达夫写景的才气得力于他对自然的感受,在景物中融注真情以及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姿肆的抒情则展现了一种真诚与坦荡的现代人格精神。精致的景物描写与率直的抒情形成了强大的张力,构成了郁达夫游记散文的风格。
-
广岛之恋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684482
“广岛,这就是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叫纳韦尔-法国的纳韦尔”,这一传颂久远的对白是这对情人分手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一个法国女人与一名日本男子偶然相逢,深深相爱,可是这爱是在原子弹轰炸过的广岛上诞生的。它注定又是一场被扼杀的爱情,短命而永恒,像这个法国女人在战争期间与一名侵法的德国士兵在纳韦尔的那场爱情一样……
-
玛雅
已全本
作者:乔斯坦·贾德 阅览:681978
暂无简介
-
准风月谈
已全本
作者:鲁迅 阅览:681665
本书收作者1933年6月至11月间所作杂文六十四篇。1934年12月上海联书局以兴中书局名义出版,次年1月再版,1936年5月改由联华局出版。作者生前共印行三版次。
-
癌症楼
已全本
作者:索尔仁尼琴 阅览:681617
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作品癌症楼,作者索尔仁尼琴,这是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作品。“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忘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 本书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凭借《癌症楼》作家在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安娜·卡列琳娜
已全本
作者:列夫·托尔斯 阅览:677906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
写作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674782
我在房屋里才独自一人。不是在屋外而是在屋内。花园里有鸟,有猫。有一次还有一只松鼠,一只白鼬。我在花园里并不孤单。但在房屋里却如此孤单,有时不知所措。现在我才知道在那里待了十年。独自一人。为了写书,书使我和其他人知道我当时就是作家,和今天一样。这是怎样发生的?该怎么说呢?我能说的只是诺弗勒堡的那种孤独是被我创造的。为了我。只有在那座房屋里我才独自一人。为了写作。但不像此前那样写作。为了写一些我尚未知的书,它们永远不由我或任何人决定。
-
水与土
已全本
作者:夸西莫多 阅览:649205
195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塞尔瓦多·S·夸西莫多丛书;本书收诗歌170余首。分别选自《水与土》、《消逝的笛音》、《瞬息间是夜晚》、《日复一日》、《乐土》和《给予和获得》等诗集。这些诗篇,情愫绵绵,神采飞动,无论状景、咏物、或抒写现实世界,或缅怀往昔,都饱含了诗人的热忱。他用浓烈的感情,涂抹时代生活的悲剧,又把热烈憧憬的理想,涸染在感情的多种色彩之中。他的每一首诗,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激荡的情怀。
-
贝克特戏剧选
已全本
作者:贝克特 阅览:630584
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是爱尔兰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69年)。他兼用法语和英语写作,他之所以成名或许主要在于剧本,特别是《等待戈多》(195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等待戈多》惊人的成功,反倒使贝克特声名狼藉,他不能不继续写下去,蒙受着这种惩罚。当这出戏首先在伦敦(英文译本)、然后在迈阿密、最后在纽约上演时,贝克特对美国导演艾兰·史奈德说,成功或失败对他来说完全无关紧要。到1980年,《等待戈多》已经在美国演出了几十场,旧金山的实验剧团还为滞留在圣昆丁的难民和参加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人们演出。于是人们匆匆忙忙将贝克特称作荒诞派作家,认为他和欧仁·尤内斯库和品特同属一个“流派”;评论家和报界也发现他的戏剧虽然令人困惑、沮丧,但又非常重要,并指出这出戏的杂耍渊源和对爱尔兰民间漫画艺术的借鉴。威维安·梅西埃称它是“一出任何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的双料戏”。
-
艾蕾
已全本
作者:司汤达 阅览:621262
是一出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贵族小姐艾蕾与“强盗”尤拉相爱,遭到父兄的极力反对。不幸在一次战斗中,她的兄弟死于尤拉刀下。伤心欲绝的父母为斩断她与尤拉的情丝,把她送进修道院;而尤拉攻打修道院失败,为了逃避追究,远走他乡,失去了联系。在与情人生离死别,身处恶劣环境,十分痛苦的情况下,艾蕾自甘堕落,先花费重金贿赂,当上了修道院长,后失身于道貌岸然的主教。最后,因怀孕事发,被判重刑。当她听说尤拉率人前来解救她的消息时,留下一封长信,自杀身亡。这篇名作通过艾蕾这个大家闺秀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的门第观念是扼杀青年人幸福的凶手;伪善的教会,修道院是使人堕落的根源。
-
八十天环游地球
已全本
作者:儒勒·凡尔纳 阅览:614574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是凡尔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世界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凡尔纳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有“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科学时代的预言家”之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十大作家之一。1986年入选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书目。
-
马丁·伊登
已全本
作者:杰克·伦敦 阅览:597196
青年水手马丁·伊登偶然结识了上流社会的罗丝小姐,受她的启发,发愤自学,并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生涯。尽管处处碰壁,他仍不愿听从罗丝的安排,进她父亲的事务所,做个有为青年。后来他突然时来运转,以前被退回的稿件纷纷得到发表,成为当红作家。以前看不起他的亲友都争先恐后地来请他吃饭,连已和他决裂的罗丝也主动前来投怀送抱。这使他看清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爱情所抱的美妙幻想也彻底破灭……
-
阅读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已全本
作者:查尔斯·兰姆 阅览:582067
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阅读莎士比亚》,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对莎士比亚的“双重阅读”。与市面上的其他版本不同,此次修订版在原有的兰姆姐弟的故事集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由莎剧改编的电影信息,从而突出了“双重阅读”的概念。编者约请了电影研究专家,将历年来由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经典影片与相对应的戏剧故事,配合起来阅读。书中不仅有这些经典电影的详细介绍、改编特色与艺术价值,同时还有相关著名导演、演员的简介。书中近500幅珍贵的剧照、海报,使读者能够得到直观的视觉图像感受。
-
集外集拾遗补编
已全本
作者:鲁迅 阅览:579836
本书收录1938年5月许广平编定的《集外集拾遗》出版后陆续发现的佚文,其中广告、启事、更正等编为附录一;从他人著作中录出的编为附录二。
-
印度之歌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557257
本故事中出场的人物,均系从一本名叫《副领事》的书中移植过来,并把他们安排在一些新的地方。因此,无须再让他们回到原书中去对号入座,也不应当认为,读《印度之歌》乃是读从《副领事》一书改写成的电影或戏剧剧本。即使那书中某些大致情节,被本剧所采用,但在故事的处理上,本书也换了方式和视角。
-
广场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542708
她是包揽家务的女佣,在巴黎火车站下车的不计其数的布列塔尼女人。他是乡村集市的流动小贩,卖点儿针头线脑,零七八碎。他们--成千上万--不名一文。他们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顾影自怜,怨天尤人,内心空虚,向往爱情。在偶然的相遇中,在夏日的广场上,发生了这一幕幕……但还是孤独。“戏剧式”小说,后也成为杜拉斯改编上演的第一部戏剧,至今仍在法国巡演。通过一个流动商贩和一个年轻女佣坐在街头广场椅子上的琐碎谈话,表现两人的日常生活,捕捉他们的细微情感,特别是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
-
古籍序跋集
已全本
作者:鲁迅 阅览:535116
小说者,班固以为“出于稗官”,“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2〕。是则稗官职志,将同古“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3〕矣。顾其条最诸子,判列十家,复以为“可观者九”〔4〕,而小说不与;所录十五家〔5〕,今又散失。惟《大戴礼》引有青史氏之记〔6〕,《庄子》举宋钘之言〔7〕,孤文断句,更不能推见其旨。去古既远,流裔弥繁,然论者尚墨守故言,此其持萌芽以度柯叶乎!
-
副领事
已全本
作者:玛格丽特·杜 阅览:530282
法国驻拉合尔的副领事在拉合尔一年半期间,没有一个朋友,从没有人进他的官邸。一天夜里,他朝萨里玛的花园开枪,打死了几个麻风病人,接着站在阳台上大声吼叫起来。由于这件令人头痛的案子,他被调离拉合尔,在加尔各答等待重新安排。对于这件事情,他拒绝解释,连拒绝解释的理由也不愿说明。
-
王尔德童话
已全本
作者:王尔德 阅览:510120
王尔德的童话可以有不同的解读领悟,所以受到孩童和大人的双重喜爱:孩子们可以从节选的段落中看出天真、引导纯良、和美好,而成年人们因为有了社会的洗刷,于是能够在如孩子般为这真善美而感动的同时,更会因为体会到美丽童话背后真正凄婉唯美的实质而落泪。“真正美的东西都是让人忧伤的。”作者在给自己的儿子讲《自私的巨人》时落泪而后所说。这可以看作我们旁人对于其创作的理念的一次窥探。
-
圣殿中的情网:威廉·福
已全本
作者:达维德·敏特 阅览:449416
本书解读了20世纪世界文坛奇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的传奇人生!真实记录这位美国文学巨匠最旺盛的创作时光!作者通过走访福克纳的女儿和妻子,及其生前好友,获得了大量关于福克纳的一手资料。展现了作家福克纳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从美国密西西比州一个“邮票”大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走上世界文学的最高殿堂;他感情生活中几经波折的爱情经历;他沉迷酒精麻痹自己神经时的痛苦消沉;他为了生存而闯荡好莱坞的艰难岁月,以及他创作的文学形象背后折射出的个人诉求。书中情节生动,描写细腻,人物刻画具体形象,是一本杰出的传记小说,对爱好小说的人士来说,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