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锻炼
已全本
作者:茅盾 阅览:2938649
《锻炼》是茅盾于一九四八年写的长篇小说,也是作家生前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最初连载于香港《文汇报》上(1948年9月9日至12月19日)。文化大革命后,经作者修订,于一九八一年五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多卷小说中的第一部。小说主要描写抗战初期上海“八·一三”淞沪战争时整个社会风貌。茅盾在作品的小序里曾说,写完第一部,就因为中国共产党已经不但解放了东北三省,且包围天津、北平,欲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而布置了我们在香港的民主人士经海道赴大连,大约于1948年尾我离开香港,因此不得不中断此书写作计划而只成了第一部《锻炼》。
-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已全本
作者:艾萨克·巴谢 阅览:2889863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则通过一个波兰犹太人在二战中的遭遇,成功塑造了一个陷于爱情和宗教漩涡中的犹太人形象,风格简朴,文笔幽默,富于哲理。
-
心兽
已全本
作者:赫塔·米勒 阅览:2869701
1980年,年轻女孩萝拉离开了贫穷偏僻的小村庄,去大城市上大学,和五个女孩住在拥挤简陋的宿舍里。为了逃避灰暗现实,她随意与各种男人发生关系,有工人,有体育老师。但是,她最终没能逃出她的生活,某一天她被发现自尽于宿舍。她的朋友不相信她会自杀,想找到事实真相。他们成立秘密小组,写诗,记录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的日常生活。不久他们也被盯上,暴力逐渐降临…
-
主妇集
已全本
作者:沈从文 阅览:2862055
碧碧睡在新换过的净白被单上,一条琥珀黄绸面薄棉被裹着个温暖的身子。长发披拂的头埋在大而白的枕头中,翻过身时,现出一片被枕头印红的小脸,睡态显得安静和平。眼睛闭成一条微微弯曲的线。眼睫毛长而且黑,嘴角边还酿了一小涡微笑。家中女佣人打扫完了外院,轻脚轻手走到里窗前来,放下那个布帘子,一点声音把她弄醒了。睁开眼看看,天已大亮,并排小床上绸被堆起象个小山,床上人已不见(她知道他起身后到外边院落用井水洗脸去了)。伸手把床前小台几上的四方表拿起,刚六点整。时间还早,但比预定时间已迟醒了二十分。昨晚上多谈了些闲话,一觉睡去直到同房起身也不惊醒。天气似乎极好,人闭着眼睛,从晴空中时远时近的鸽子唿哨可以推测得出。
-
大地龙蛇
已全本
作者:老舍 阅览:2821541
东方文化协会以东方文化为题,托我写一本话剧。想了许多日子,我想不出办法来。一个剧本,尽管可以不要完密的穿插,可多少总得有个故事;我找不到足以表现东方文化的故事。即使用象征法,以人物代表抽象观念,文化中所含的事项也太多,没法一网打尽。再退一步,只捡几件重要的事项代表文化,也似乎走不通,因为哪个算重要,哪个不重要,正自难以决定。况且,大家认为重要者,我未必懂得;我懂得的,又未必重要。这个困难若不能克服,则事未集中,剧无从写。又想了几天,我决定从剧本的体裁上打主意。这就是说,假若放弃了剧本的完整,而把歌舞等成分插入话剧中,则表现的工具既多,所能表现的方面纵难一网打尽,也至少比专靠话剧要广阔一些。从剧本上说,这种拚盘儿的办法,是否要得?我不考虑。我知道,只有这么办才能有把它写成的希望。好,我心中有了个大拚盘。
-
方珍珠
已全本
作者:老舍 阅览:2819951
幕启:两间一通连的屋子,准备作为客厅。屋里的桌椅还没布置好;网篮,雨伞,箱子,痰盂,凉席,盆子罐子,还都乱七八糟的放着,象刚刚搬来的样子。墙角立着带套的三弦,和鼓架子。方大凤穿着短衣,系着围裙,头上罩一块花帕子,独自收拾屋子;一边设计,一边挪动东西。破风筝方老板掩着怀,拖着破鞋,走进来。
-
茶馆
已全本
作者:老舍 阅览:2769738
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局面。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
蚀
已全本
作者:茅盾 阅览:2705810
写于1927年,1928年的《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真实、迅速的反映了刚过去的大革命及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心理。《蚀》从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理历程的独特角度来反映大革命,丝毫不回避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的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
帕吕德
已全本
作者:安德烈·纪德 阅览:2703521
我接着说道:“《帕吕德》主要是讲一个不能旅行的人的故事……在维吉尔的作品中,他叫蒂提尔;《帕吕德》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拥有蒂提尔的那片土地,非但不设法脱离,反而安之若素,就是这样……我来叙述:头一天,他看到自己挺满意,想一想该干点儿什么呢?第二天,他望见一条帆船驶过,早晨打了四只海番鸭或者野鸭,傍晚点着不太旺的荆柴火,煮了两只吃掉。第三天,他找点儿营生干,用高大的芦苇盖了一间茅屋。第四天,他吃了剩下的两只海番鸭。第五天,他折掉茅屋,巧思构想一间更为精致的房子。第六天……”
-
秦氏三兄弟
已全本
作者:老舍 阅览:2623581
我可必须说:这屋里的一切不但须照半世纪前的风格去布置,而且更重要的须教人一看就看出来,这是那时侯的一个中产家庭——城外有几十亩地,城里有个不大不小的布铺,而且家里还有读书人。再往详细里一点说,这一家子大概已在北京住过好几代。到底是多少代,和每一代都是干什么的,我们没看见他们的族谱,不敢乱说。我们只知道:从秦伯仁的祖父起,家道日见兴旺。到了他的父亲(已故)这一代,就不但更加紧地生财发家,而且有力量供给伯仁读书,想改换门风了。因此,长子伯仁成了个相当有学问的人,而次子仲义还继承父业,经管生意。伯仁也居然娶了顾秀才之女为妻。老三叔礼是“老”儿子,受溺爱,虽有聪明而读书不成,就夹七夹八地学了许多街面上的坏习气,可能成为一个小地痞。
-
小银和我
已全本
作者:胡安·拉蒙· 阅览:2602516
作者与一头毛驴(小银)齿唇相依的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纯度和浓度只能在宗教之中才能体会得到。小银是作者的兄弟,朋友,或者孩子。他们亲密无间。在作者眼里,小银:毛茸茸的小银玲珑而温顺,外表是那样的柔软,软的通身像一腔纯净的棉絮,没有一根骨头。唯有一双宝石般发亮的眼珠,才坚硬得像两颗精美明净的黑水晶的甲虫……月样的银白,钢样的坚强。他们相依为命,一同走过美丽的原野、村庄、山岗、教堂、大街、小巷……走过诗人的故乡——西班牙的韦尔瓦省的摩格尔,那也是诗人的最后的安息之地。这是一组西班牙南方的风情画。也是献给小银的一首长长的抒情诗。希梅内斯一会儿喃喃低语,一会儿欣喜若狂。他注视小银的目光那样柔和、那样深情、那样迷恋、那样宁静……
-
归去来兮
已全本
作者:老舍 阅览:2528296
〔开幕:吕以美正在乔绅的既是书斋,又是账房里忙着算账。室有二门,一通内院,一通街门。室内别的东西可多可少,只有两件是必不可少的——电话与算盘。噢,还有一件,就是乔家长子的遗像,最好是铅笔或炭画,相当的大,悬在相当明显的地方。吕千秋拿着两幅画,一束鲜花,来看女儿。
-
伯尔短篇小说选
已全本
作者:海因里希·伯 阅览:2492879
伯尔短篇小说选
-
出租
已全本
作者:约翰·高尔斯 阅览:2484996
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在他眼睛里,那些马车夫都是一群没有礼貌的家伙;不过现在战争已经结束,马车又有点供过于求起来,这班人遵照人性的习惯,又开始变得有点礼貌了。虽说如此,索米斯仍旧不痛快他们,心灵深处总把这些人和过去阴暗的记忆看成一个东西;而现在,就如他这个阶级所有的人一样,隐隐又把他们和革命看成一体了。大战期间,他曾经有一个时期相当焦急;和平后有一个时期焦急得还要厉害;这些经历都产生了一种顽强的心理后果。
-
魔山
已全本
作者:托马斯·曼 阅览:2477984
《魔山》问世于一九二四年,故事则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书中所描写的死神统治的山庄国际疗养院,实际上是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欧洲的缩影。整个山庄都未能逃脱死亡的厄运,这意味着山庄所象征的世界已经衰败、没落,欧洲战前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整个在精神上已经衰败、没落。奠定托马斯·曼文坛地位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有一个副标题,叫一个家族的没落;作为其后续之作的《魔山》,方方面面都前进了一大步,所反映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更广、更深,所以也不妨给它加上一个副标题,名之为一个阶级的没落或一个时代的没落。
-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
已全本
作者:赫塔·米勒 阅览:2467865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所收文章写于1990年9月-1991年12月,往往从日常经历或某个政治事件谈起,既有对时代局势的思考,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完美的文学性,尖锐却富有诗意。
-
神拳
已全本
作者:老舍 阅览:2458393
一九六○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我以《义和团》即《神拳》为题,写了一出四幕的话剧。从很久以前,我就想写一本叙述义和团的小说,并且不断向老人们打听当年的见闻,我简略地记了下来。在变乱中,这些笔记可都丢失了。即使没有丢失也不够支持写一本长篇小说的,因为东鳞西爪,既乏系统,又不无偏见。后来,目睹当时光景的老人越来越少了,我也就停止打听。写那本小说的愿望遂未实现。
-
家(激流三部曲)
已全本
作者:巴金 阅览:2456144
《激流三部曲》以五四运动后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走向崩溃的历史。作品展开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生活的全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作者塑造了梅、蕙、瑞珏等封建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们的痛苦与惨死,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礼教的血泪控诉。而鸣凤、倩儿等下人的死,则更深刻地揭露了阶级歧视和压迫的社会现实。作品没有停留在暴露这个家的罪恶、揭示它必然崩溃的命运上,而进一步描写了以觉慧为代表的觉醒的叛逆的一代。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五四时期的时代特色,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
格林童话
已全本
作者:佚名 阅览:2452312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
荷珠配
已全本
作者:老舍 阅览:2437251
最近,我试验着把川剧的《荷珠配》改编为话剧。能否上演,演出能否成功,我都不知道。可是,我得到了一点经验之谈,写在这里。一、当我一想作这个试验的时候,就想到:在穿插上,话剧能够更集中,更简炼。我须以此胜过戏曲。这个作到了:川剧的《荷珠配》有十场戏,我给缩减到六场。可是,这里并非没有问题。戏曲中的过场戏颇有作用,它既能极简单地说明情节的变化,而且有时候又能有声有色。比如说:台上有一家人正在逃难,而强盗或敌兵已到,一家人就面朝内立着,强盗或敌兵疾风急浪地上来,又锣鼓喧天地匆匆下去。这一过场交代了情节,且有声有色。话剧无此便利。话剧可以用效果代替过场,但不如过场那样鲜明生动。
-
秋(激流三部曲)
已全本
作者:巴金 阅览:2429089
蕙的灵柩停在庙中已经一年多,她的丈夫忙着续弦,根本没想到要让她入土为安。在觉新与觉民的“威胁”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涂的父亲又将儿子枚推入火坑,枚才17岁,就有了肺病的迹象,父亲周伯涛不愿承认儿子有病,却忙着给他娶了冯家的小姐为妻,两人感情不错,但妻子脾气很大,枚夹在她与长辈间受气,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儿。
-
骆驼祥子
已全本
作者:老舍 阅览:2411777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另有同名电影、电视、话剧等。
-
樱海集
已全本
作者:老舍 阅览:2386089
开开屋门,正看邻家院里的一树樱桃。再一探头,由两所房中间的隙空看见一小块儿绿海。这是五月的青岛,红樱绿海都在新从南方来的小风里。友人来信,要我的短篇小说,印集子。找了找:已有十五六篇,其中有一两篇因搬家扯乱,有头无尾,干脆剔出;还有三四篇十分没劲的,也挑出来,顺手儿扔掉。整整剩下十篇,倒也不多不少。大概在这十五六篇之外,还至少应有两三篇,因向来不留副稿,而印出之后又不见得能篇篇看到,过了十天半月也就把它们忘死;好在这并不是多大的损失,丢了就丢了吧。
-
贫血集
已全本
作者:老舍 阅览:2380218
在成都的西龙王街,北平的琉璃厂与早市夜市,济南的布政司街,我们都常常的可以看到两种人。第一种是规规矩矩,谨谨慎慎,与常人无异的;他们假若有一点异于常人的地方,就是他们喜欢收藏字画,铜器,或图章什么的。这点嗜好正象爱花,爱狗,或爱蟋蟀那样的不足为奇。以职业而言,他们也许是公务人员,也许是中学教师。有时候,我们也看见律师或医生,在闲暇的时候去搜检一些小小的珍宝。这些人大致都有点学识。他们的学识使他们能规规矩矩的挣饭吃。他们有的挣得钱多,有的挣得钱少,但他们都是手中一有了余钱,便化费在使他们心中喜悦而又增加一些风雅的东西上。有时候,他们也不惜借几块钱,或当两件衣服,好使那爱不释手的玩艺儿能印上自己的图章,假若那是件可以印上图章的物件。第二种人便不是这样了。他们收藏,可也贩卖。他们看着似乎很风雅,可是心中却与商人没什么差别。他们的收藏差不多等于囤积。
-
一九八四(1984)
已全本
作者:乔治·奥威尔 阅览:2361840
本书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书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特别可怕的是:人性已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一九八四》是奥威尔辞世前最后一部著作。极权统治我们都不陌生了,但翻开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还是会有一种凉飕飕的感觉从背脊升起:在一个名曰“大洋国”的地方,全体人民处于完全监视之下、自由与思想是城中绝迹的珍品,屈从与无意识被训练成一种全民心态----一段写于五十年前的绝妙政治寓言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有一天这一切再重现……从未在任何极权国家生活过的英国人奥威尔,何以有如此天才般的预见和洞察?其实就象丁春秋的逍遥派、东方不败的日月神教,作家们不过是透视了人性中最原始而丑陋的东西。
-
福地
已全本
作者:弗拉迪斯拉夫 阅览:2336552
讲述纺织工厂里,有三个工人——丹尼尔,德国人和一个犹太人,因为工作时间过度,无法忍受,于是带领工人叛乱。波兰工业化初期,三个满怀梦想的青年,立志建立自己的纺织厂。三人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建成工作。最后工厂被人一把火焚毁……
-
呼吸秋千
已全本
作者:赫塔·米勒 阅览:2335479
赫塔·米勒的最新作品,甫一出版便获得了德国书奖,被誉为“一部气势磅礴,夺人心魄及令人谦恭的小说,也许是这个秋季最令人难忘的读物”。故事背景设定于“二战”结束时,主人公是17岁男孩,他被送到乌克兰劳动营。这些曾在“二战”中与纳粹政权合作过的德国人,受尽非人的待遇。作者以大角度描绘了这个悲惨的年代。
-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已全本
作者:赫塔·米勒 阅览:2333297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名制衣厂的年轻女工,因为在运往意大利的衣服中夹带一张“我等你”的纸条,被控在工厂卖淫并失去了工作,而且必须定期接受秘密警察的盘问。秘密警察问话的内容,涉及她过去的一切,每项细节都足以把她推向深渊。制衣女工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清醒地、全神贯注地应对盘问。小说充满诗性的语言,并透过层层盘问,慢慢堆积起主角的记忆。
-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已全本
作者:赫塔·米勒 阅览:2332159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是一部散文集,寓意丰富。作者运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独到性”,讲述了她在秘密警察的监督下,颠沛流离的灰暗生活。她在极权统治扭曲语言的现状下,选择以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安全感。
-
忒修斯
已全本
作者:安德烈·纪德 阅览:2323324
我一生的经历,本来是希望讲给我儿子希波吕托斯听的,以便让他长些见识;不料他去世了,我还是要照样讲述。如果他在世,我就不敢像现在这样,叙述那几次艳遇:他特别害羞,在他面前我不敢谈论我的恋情。再说,那些恋情的重要性,仅仅表现在我的前半生,不过也至少教会了我认识自己,同我降伏的各种怪物没什么两样。因为,“首先要弄明白自己是什么人,”我对希波吕托斯说道,“然后才好从思想上接受并实际掌握遗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同我当初一样,是个王子。这是事实,根本无法改变,也就必须承担义务。”然而,希波吕托斯不大在乎,比我在他这年龄时还不在乎,他也像我当年那样,优哉游哉,用不着了解那么多。我在天真烂漫中度过的少年的时光啊!